老罗老斯

lofter里,见到了一直想看到的一波人。约稿私微信:luolang912482823

六点半的长梦——《给我承诺》

Pi:

电影中的荷尔蒙,迷幻,癫狂和想象力让人过目难忘,这是我看的第一个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


在影片《给我承诺》中,有许多让人疑惑的东西,有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东西,或许还有许多作为一个异国观众去欣赏的异国情调并永远都无法完全理解的的东西,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朋友经常用delicious来形容一部电影,我常常不得要领,以为只是“美味”就是好看,有意思,但是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觉找到了这个词的精髓。一顿漫长的晚宴,既可以大快朵颐也可以只打开一个感官去品尝,既可以享受被不断涌动的想法淹没的快感,也可以仔细沉溺于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之中,一场流动的盛宴。遇到奇怪的地方你还可以望着餐桌之外的电视,让背景声陪着你,抽离进入,投入再抽离,看着自己的梦幻泡影,并且沉醉其中,唯一你能确定的事情就是,你希望自己永远不会醒过来,是一个永远不会被填饱的漫长的自助餐。有着永远去选择的权利。


呆坐在座位上的观众被导演的想象力和音乐以及荷尔蒙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那些在影片表面之下,反复出现的,赋予影片力量和启示的东西却一直在感召着我们,这种无法名状的感情,一种契合的默契将这个大胆的梦串联起来,就像六点半的一场长梦,梦中离醒来的铃声越来越遥远。


电影讲述了和祖父一起居住的特桑纳受祖父之托,去镇子上把牛卖了,用卖牛的钱买一尊圣象,最后带一个自己的妻子回家,而这三个目标也作为祖父的“遗愿”。很俗套的民间故事套路,甚至导演也知道这是一个注定了预知圆满结局的故事,在开头就给出了整个故事的方向,但是导演在把整个故事叙述得松弛有度的同时去引导观众思考,为什么俗套的故事让我们如此着迷?


 


视角


诚然在叙述故事的技法和精心安排的结构上有着导演的妙心,但是最后吸引观众的还是一种儿童视角下的世界。电影里有性,有荷尔蒙,有暴露的身体,但是导演却向观众提供了一种完全纯净的视角去欣赏和体验这种美好的体验。


性是美好的,就像儿童视角下的“恶”一样。不仅是恶,包括酒吧,工作,上学,人们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儿童视角下的产物,他们新奇,有趣,荒诞和离奇。组成这个故事悬念和荒诞感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儿童视角的参与,一些残忍的成人故事变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童话,用孩子的眼光再去编织这一个个不正经,漫不经心的事件,自然就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漫步在没有尽头的午后草原上。





小孩子上学,做一时的正经,导演也时不时给一些旁观者的视角,告诉观众事实可能并不像这样的漫不经心和无忧无虑,也让观众时不时地投入和抽离,用着两种视角在进行对于故事的重构,这既是视角的重构,也是价值观的重构。在你充分认同孩子视角之后,突然告诉你原来对于这些事情的想法,一经对比才发现原来的自己是如此的荒诞,世界原本就应该是一个孩子眼中的纯净和美好,多余社会重压下赋予它的无聊和阴险不应该成为我们观看的眼镜。所有的社会人在一个孩子的眼中都会变得无比荒诞,他们假正经,他们假模假式,他们互相欺骗,又知道对方在骗自己。骗子骗骗子。


一个五岁的孩子其实是“什么都懂”的,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告诉读者。而我们也一定有着相似的体验,当我们在小的时候,我们是能够看穿事情的,我们其实知道什么是得体,什么时候应该伪装,谁在骗人,而我们该如何去“骗人”。当大人去欺骗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渐渐开始懂得“扮演”和假模假式。大人视角是被社会教出来的,纯真的丧失就是一种真心的骗子骗骗子,真心相信自己的谎言会让别人得到安慰,而被骗者也真心接受被骗的事实,并相信自己的相信能让欺骗自己的人得到安慰。





孩子是可以从容接受死亡的,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多的禁忌,不需要大人用“出差到很远的地方”进行欺骗,而这些欺骗的目的则是起到一种反向安慰大人的效果。孩子看到大人们很难过,于是只能“被动”接受大人告诉自己的事情,看似大人在安慰孩子,其实是“懂事”的孩子在安慰大人,在告诉大人你这么伤心,我就接受你的说法了。大人对孩子的善意的谎言是自己恐惧投射的认同,而聪明的孩子能够一眼看清其中的奥秘并且知道如何表演得体。他们也曾疑惑为何我们不去揭穿这种谎言,但是确实没有一个人这样做过,于是孩子们便逐渐学会了在疑惑下的互相欺骗,而后来当他们成为大人的时候,也就忘了还有疑惑这回事了,就剩下欺骗的存在。


电影也只有在这种儿童的视角下才会有暗道,有草原上的陷阱,有起床时候的机关,有机关枪,有用头来拆迁的哥哥,当然也有导演最想表现和探索的,在纯净视角下的性和欲望。


儿童的年龄是没有性和欲望的,自然我们一想到电影中的爱情是肉欲,是纯爱,而儿童视角下的爱情则新鲜的,这样的爱情既不会过早地出现在儿童的生活中,也不会有性的接触在儿童的体验下,那么儿童和“性”的结合是一种什么样子的体验?








“过早地性爱”这本是成人世界中的禁忌,是成人为了 “孩子的好”,而孩子的视角是什么样却是大人所不知道的。孩子没有这一层禁忌,自然也不会有大人那样的罪恶感,大人们的急迫也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曾是孩子的事实。而孩子给人安慰,给人安全感,给人一种人生可逃的希望,也让所有的观众可以安心地停在影片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永远地住下去。


闹中有“金粉金沙深埋的宁静,外面风雨琳琅,漫山遍野都是今天”。


 


时间的把戏


电影在叙事过程中其实是完成了一个时间的把戏,这样的叙事方法也让人如此着迷。观众一定不会忽视在影片中一直飞翔的小丑,他的飞行贯穿了整个故事,从城市到乡村,好像一只在头顶盘旋的大鸟,看着整个世界和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所有的事情。它从孩子进城开始,到一场婚礼结束,事情在发生,他就在飞,影片结束,他也停止,我觉得他是导演视角下的“时间”的实体。而上帝的天使这是导演赋予给他的使命,正好履行了上帝的职责,赋予一切时间,并让他们自然生长。


这个作为时间的存在的小丑,在最后一刻停了下来,到达了一个婚礼的现场,这是一个战胜了葬礼的婚礼,也就是一个战胜了死亡的婚礼,而战胜死亡则是意味着新生也就是时间的开始。一段时间结束在了它开始的地方,那么导演的企图也就不言自明了,整个电影是一个时间上的循环结构,而出现在这个时间循环中的每个人更像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不同阶段,他们出现在同一个时刻进行对峙,谈判,交流和欺骗。这是对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在不同阶段的看法,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解决同一件事情。





电影从两个矛盾入手,一个是孩子对于欲望冲动的控制,和老人对于礼教的反抗和对欲望的接受。


孩子从偷看洗澡开始,他和老人对欲望都是排斥的,孩子进了城看到城里的姑娘要去数楼层来转移注意力,说明他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并且很难平衡好什么是爱,什么是欲望的冲动。孩子从第一次看见女主角,这是荷尔蒙的指引,但是导演迅速切到了妈妈的镜头,这是一个从激情转为平淡的暗示,也是美丽谎言下残酷真实的暗示。


从性欲开始,到掌控自己的性欲,这是他的转变过程。当他到性爱酒吧接受一次性的历练的时候,他此时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欲望,这也是他将女主角从一场性爱中解救出来,并在这之后和女主角才进行结合。这和不能控制自己贪念,性欲的黑帮老大形成对比,老大最后被去势,这便是导演想通过男孩表达出来的一条主题,“如果不能够掌控自己的欲望,那就不配拥有这个欲望,也只有能够掌控自己的荷尔蒙之后的性爱,才是真正性爱的开始。”


此时男孩既不害怕欲望,也不害怕去势。事实上,如果你能够真正正视和接纳自己的欲望的话,去势并不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情,因为像钢管一样树立的阳具,并不能证明什么。这是第一层的圆满。





同样被去势的不仅有黑帮老大,还有那头命运多舛的牛。本片中牛就是欲望的象征,黑帮在车上说要操一头牛开始,牛就和荷尔蒙紧紧捆在了一起,男孩也是从牛走丢到找到和“控制”牛,并从“恶”的“观念”中把牛给拯救回来,也正是从不能控制到熟练控制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正经历了在“恶”油锅中的历练。最后牛被放归自然,很容易让人想到导演对于欲望和自然的隐喻,男孩在洗澡的时候水面上漂满了苹果,这也是对于禁果的暗喻。而处理禁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放归自然,进行一种自然上的净化,也就是为什么男孩在偷看洗澡,导演把他和国家获得最高荣誉的奥运节目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是同等的崇高和美好。





而给牛去势正引出爷爷对于道德礼教的遵守和对于原始欲望屈服的主题。爷爷为了控制牛发情,于是就直接把他去势,让牛再也没有能力。这是对于控制欲望的另一种极端,要控制就让它全部消失,并且把自己的控制作为一种无私和怨念,甚至是一种可笑的高尚。当教育局领导回来想找和爷爷住在一起女伴结婚时,爷爷是不敢表露出来的嫉妒,仿佛这种嫉妒和牺牲让自己高尚了起来。但正是这种嫉妒,让他不能正视自己的欲望,让他把自己的自私变成无私奉献出去。





爷爷的做法是把所有的错都推到女伴的身上,因为爷爷是洁身自好的,因为爷爷是克制的,因为爷爷是高尚的,爷爷奉献出了一切,所以关系中出现了一点点的问题就是对方的问题,看起来是无私,其实是把“勾引”的罪恶嫁祸到了对方的身上,是你勾引的我,所以我是好的。而释放激情的教育官员则是爷爷内心的显示,所以他才会去偷看这个官员勾引女伴,他偷偷摸摸看着别人替自己释放所有的激情,并一点办法也没有,爷爷这时候就是一种被去势的存在。但最后,爷爷正视了自己的欲望,那个教育官员也被爷爷用陷阱“关押”起来,爷爷找到了自己的欲望,也学会运用和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第二层的圆满。





最后结局还有一层的葬礼,如果要解释婚礼打败了葬礼,就要加入黑帮的结局。黑帮在经历一切之后也被孩子和爷爷控制在了陷阱之中,这是对于“恶”的控制。“性”自然不同于恶,恶需要控制,性这样的一种崇高也需要控制。如果这股恶没有受到控制,黑帮没有进入陷阱,那婚礼就会消失,葬礼就会继续。而也只有我们既控制住了激情,也控制住了恶,我们才能够迎来最后纯洁的婚礼,这是第三层的圆满。





 


******


电影虽然是用“爱拯救一切”作为主题,就像这个故事本身一样俗套,但是在导演巧妙的讲述方式下揭示了主题深刻的一面:在三个层次的圆满中,孩子从乡村走向城市,再从城市又回到乡村,导演也把我们从欲望的罪恶感中拯救出来,用纯真的那一点灵性的天分把驯服的荷尔蒙再放回自然中去。


茫茫无际的草原,才是牛群最终的归宿。





 



评论

热度(300)